翻页   夜间
欣怡书屋 > 琵琶娘子 > 第十八章
 
  等到了腊月十七,便是三娘生辰了。

  那日三娘被特准睡了个日上三竿,起床之后先用了早饭,然后去正堂向父母请安。

  乐呵呵地受了三娘大礼,韩老爷和崔夫人给了她一对镶宝的金镯子、一个雕工极好的砚台、一盒锭子墨做生辰贺礼。又取了五百钱给婢女们收着,说是给三娘日常花用,看见喜爱的或有想吃的就给她买。说着又端了个大锦盒出来,打开一看,却是那日在东市定的整套钗梳首饰,说是给三娘及笄后戴的。

  二娘自己未出阁也未立业,是以礼物就简便些,送了一件时兴式样的锗红色南绸开领澜袍并两双鞋袜、一条镶银革带,还亲笔提了把扇子给自己妹妹。那袍子三娘现在穿着还有些大,估摸着等她成年时候便合身了。

  除这些寻常礼外,崔夫人还给她预备了从大慈恩寺及咸宜观请来的护身符儿、长命锁儿、小小佛像之类东西,家里厨下也准备了桃子形状的乳酥果子,不值大钱却别有心意。

  虽早就知道自己有好东西可收,可事到临头三娘还是欢喜得直傻笑。她看看这个、摸摸那个,哪个都是爱不释手。看她一脸贪心模样,其他人也跟着高兴。

  等过晌午,那日约的梳篦人到了。于是二娘、三娘从新梳了好看发髻,回房各自换衣,乖乖地等着迎客。

  不多时,便听得外头渐渐热闹了起来,三娘一想当是客人到了,于是忙站起来揽镜自照、查看仪态。正照着,娇红兴冲冲小步跑了进来,喜气洋溢地对三娘一礼:“崔家舅爷并夫人、表姨妈长孙家颜夫人到了,还请三娘见客。”说着,她站直了身,将手中拿着的两个点心盒子放到了三娘桌上,“另有华山钟灵观郑玄慧道长遣人送来鲜蜜果脯杂件两份,说是敬贺三娘芳辰。”

  听得“郑玄慧”这个名字,三娘先是愣了愣,但旋即明白是谁了,心中既疑惑又喜悦。于是问朝云“那送东西的人可请进来了?”,娇红只当这“郑玄慧”是崔夫人给三娘请护身东西时认识的人,所以也不以为怪,只答:“门上说是原想请人进来回话的,没想到怎么也不肯,说是主人有命,知道我们家中要待客,不可叨扰久留。看她一心要回去复命,老爷便命封了赏钱给她让她走了。”

  韩老爷这处置倒也没什么不妥当,且既互相知了住处来头,那总有再聚的时候。当下不再追问,三娘点了点头,转身带着丫鬟们去与二娘碰了头,再一道往正堂去。

  这都还没走到正堂门口呢,就听到里头欢声笑语。进去一瞧,只见宾客满座。

  “快来见过舅舅舅母。”崔夫人见姐妹俩来了,连忙招手过去让她们认人。二娘三娘走过去下拜,结果都还没弯够腰就被搀起来了。

  “好孩子。上次见还是差不多九年前吧?也不知你们还认不得舅舅了。”崔家老爷望着两个外甥女笑得合不来嘴。这位大舅单名一个白字,比崔夫人年长四岁,兄妹俩自小一道长大,两人很有情谊,所以连带着也颇喜爱二娘三娘。

  崔舅爷夫人姓王,也跟着自己郎君直夸两个女孩子。她长相不算出众,细眉细眼脸色有些发黄,但好在还是清秀的。性子倒是温和绵软,人虽不是很机敏那种,但因为少了心思,所以反而好相处。

  “二娘三娘都如此大了。过些时候可来舅舅家玩……”崔舅妈拉着二娘手儿这么说道,又扭身叫自己两个儿子:“仲贤、仲德,快来见过韩二姐姐和三妹妹。”

  两个小郎君依言上来见礼,其中仲贤十八仲德十五,两个人都是崔家家传的高挑身材,相貌仲贤像父亲所以更好些,但仲德年纪虽小看着却更灵活。二娘三娘恭恭敬敬还了礼,口称兄弟。

  礼还未毕,后头另一个小郎君却被推了上来。

  “二娘三娘可还记得你们昭哥哥?”推他的是一个身着红衣头梳坠马的美妇人,虽然已不年少,但长得桃腮粉脸,又神态灵动喜笑颜开的,看上去极有风韵。见状崔夫人忙过来接她的话:“快来见过姨妈。这是你们昭哥哥,小时候你们还常一起玩哩。”

  二娘三娘依言行礼,唤“姨妈”、“昭哥”。那小郎君看年纪应该和二娘差不多年纪,但举止却十分稳重大方,淡定如大人。他一边款款还礼,一边道:“两位妹妹好。恭贺韩三妹妹芳辰。”除此之外,再无多言,态度不亲不疏恰到好处。

  那边颜姨妈从旁端了礼物上来分送给二娘三娘,王舅母见了也连忙将贺礼拿了过来。结果正收礼物呢,却听见外头通报“怀德坊大房伯父、定安坊赵家表叔父”到。

  韩老爷崔夫人连忙抽身迎客,小小一个韩宅,里头热闹已极。

  客套半晌之后,主宾皆妥帖坐了,香茶细点便端上来了。如此有茶有果有闲,自然是谈天叙旧、互通有无的好机会了。

  “说起来,你家二娘明年便要考了?”聊着聊着,韩伯父如此问道。韩老爷一听,忙恭敬回了:“是。待到明年十一月便上考场了。”

  “如此……我们韩家倒是有正经读书人了。”韩伯父颤巍巍地拈须赞了这么一句。他年纪倒比辈分高,如今已经年近六十。早年他和韩老爷一样,曾投身行伍,后立了功得了官职,又于官职外经营了些田产,一直清闲过到今。

  “来来,二娘子三娘子过来,伯父倒要考考你们。”他如此冲着二娘三娘招手,等她们过来了,便简单问了她们些东西,无非论语中庸之类死记硬背的东西,二娘三娘都从容答了。

  其实韩伯父自己也不太精通这些的,只要两个女孩能答上来他就必定是“好好好”,又扭头叫自己贴身仆从再给两位小娘子额外的赏钱。二娘三娘忙推辞,可到底年纪太轻杠不过韩大伯,硬是被塞了满把的钱。

  这下崔夫人都不好意思了,与韩大伯说道:“小孩子家家,没多少花用,哪儿好意思让大伯再破费……”

  韩大伯摆了摆手:“小钱而已,孩子高兴就好。何况她们有出息,我看着也是欢喜的。”又关照两个女孩子尽管拿着,崔夫人只好点头,二娘三娘方才收了。

  不过崔夫人还是有些过意不去,想了想,便命小枣去将三娘的琵琶捧了来,着她与长辈献艺。三娘此时正高兴,接了琵琶便笑着寻了中间些的位置坐了。当下轻调丝弦慢翻素手,奏了一首新翻《玉宸宫调》,琴音清清赞赞,仿佛霜屑弹冰、玉击金铃,恍惚满堂飞春雪。

  一曲终了,在场众人皆誉“有大籁之音”,来做客的几个小郎君年轻,未见过什么大场面,更是几乎听傻了。

  “外甥女可比善才啊。”崔舅爷如此叹道。三娘知道这善才说的是前头梨园琵琶名家曹善才,忙谦道:“承舅舅谬赞。三娘才疏年小,如何比得那般人物。”

  舅爷却是不认自己乱夸人的:“三娘过谦。舅父我活了四十多年,为官十八载,任太中大夫两年,其间听过多少曲子!莫要说宫外的音声人了,哪怕宫里仙韵院的判官、供奉、都知们,与你今日一曲相比,也便尔尔。如今你不过十四,再研习几年,当更成器——说来不愧是黛娘的女儿啊,才赋承天,俗人何谈企及。”

  这话连崔夫人一起夸了进去,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美言,未料三娘却发问了:“舅舅,什么是仙韵院啊?”

  “仙韵院属太常寺所辖,乃是梨园里头管事立规矩的衙门,当初由玄宗皇帝所立,后头元宗皇帝还在当京邑公主时也管过这院。这院专司宫内乐音,凡有祭有宴便由他们派人奏演舞乐。另乐官科举亦是他们管的,乐官分品划级也是他们做主……”

  “乐官还有科举?”三娘大奇。

  这句话问得懵懂无邪、天真如稚子,直把崔舅爷给逗笑了:“可不就是有吗。别说乐官了,便是岐黄、明算、百工亦有科举,皆可取士。每隔三年,进士明经什么的考完了便考这些,圣人也看重得很,次次都要亲去过问的。”

  “那舅舅,圣人什么样啊?二……姐姐考科举前可是要去拜见他?”

  “对,都是要去拜见的……”

  话头就这么转到了当朝圣人的身上。一群人兴致勃勃地聊了起宫闱事体,和气融融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